19世紀末、20世紀初,由于心理現象是一種十分復雜的現象,人們很難對它做出全面的解釋,往往從一個側面去認識心理現象,并把自己這種片面的認識當作是對心理現象的
正確的、全面的解釋。這樣便形成了各種心理學的派別,這時的心理學處在一個學派林立,相互紛爭的時代。
馮特、鐵欽納用研究化學的方法來研究心理學,他們用所謂內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現象,想找出構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,人們稱其為構造心理學派。
美國心理學家華生反對構造學派的觀點,主張心理學要拋開意識,徑直去研究行為,探索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系,成為行為主義學派。這一學派認為,只要確定了刺激和反應普通心理學
(即卜R)之間的關系,就可以通過控制環(huán)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為。因此這一學派的觀點是典型的環(huán)境決定論的觀點。德國心理學家魏特海墨等人認為整體大于部分的相加,因而反對把心理現象分解為元素,主張從整體上來研究心理現象,建立了完形心理學,或叫格式塔心理學派。
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家、心理學家詹姆士認為,心理學應該研究心理在適應環(huán)境中的機能、作用,被稱為機能主義心理學。奧地利的弗洛伊德認為,人的行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沖動,特別是性沖動。如果人的某些本能不能得到滿足,并被壓抑到潛意識中,就會導致精神疾病。把壓抑到潛意識中的體驗和情緒挖掘出來,加以抒發(fā),就能獲得治療的效果。從此,心理學不僅注重對意識的研究,而且也開始了對無意識的研究。這樣,精神分析從一種治療精神病的方法,便發(fā)展為一種完整的理論,這就是精神分析學派。
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(zhàn)考研,勤思考研為每位考生準備了一份考研資料,資料包括心理學、教育學、漢碩等專業(yè),分為初試和復試兩部分,所有申請資料的同學都可以獲得對應專業(yè)資料。資料會在三個工作日內發(fā)放,如果沒有解決,大家可以到“勤思考研自習室”微信公眾號投訴。
凡注明“來源:勤思教育網”的作品,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,如需轉載,請注明來源,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編輯網上搜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,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。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勤思聯系,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,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!聯系郵箱:hezuo@qsiedu.com。
(責任編輯:zxh5516 )
關注公眾號
送心理學大禮包!
點擊在線咨詢
010-864661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