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格理論-特質論
人格特質理論是個體間人格差異的指標,可以通過心理測量來確定。
1、『奧爾波特的人格特質理論』 奧爾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質理論。他把人格特質分為兩類: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。共同特質是某一社會文化形態(tài)下。大多數人或一個群體所共有的,相同的特質。個人特質是個體身上所獨具的特質。個體特質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為:首要特質、中心特質、次要特質。
(1)首要特質是一個人最典型、最概括的特質,影響到一個人的各方面的行為。
(2)中心特質是構成個體獨特性的幾個重要的特質。
(3)次要特質是個體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質,往往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表現出來。
2、『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』 卡特爾受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啟發(fā),用因素分析法對人格特質進行了分析,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質的一個理論模型。模型分成四層:個別特質和共同特質;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;體質特質和環(huán)境特質;動力特質、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。
A. 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。表面特質是指從外部行為能直接觀察到的特質;根源特質是指那些相互聯(lián)系而以相同原因為基礎的行為特質。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既可能是個別的特質,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質。它們是人格層次中最重要的一層。
B. 體質特質和環(huán)境特質。在根源特質中可以在分為體質特質和環(huán)境特質兩類。體質特質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決定;而環(huán)境特質則由后天的環(huán)境決定。
C. 動力特質、能力特質和氣質特質。動力特質是指具有動力特征的特質,它使人趨向某一目標;能力特質是表現在知覺和運動方面的差異特質包括流體和晶體智力;氣質特質是決定一個人情緒反應速度與強度的特質。
3、『現代人格特質理論』 現代人格特質理論主要有:三因素模型、五因素模型、七因素模型。
?。?)『三因素模型』艾森克依據因素分析法提出人格的三因素模型。這三個因素是:外傾性、神經質、精神質。外傾性表現內外傾的差異;神經質表現為情緒穩(wěn)定性的差異;精神質表現為孤獨、冷酷、敵視、怪異等偏于負面的人格特征。
(2)『五因素模型』塔佩斯運用詞匯學的方法對卡特爾的特質變量進行了分析,提出五個相對穩(wěn)定的因素:開放性、責任心、外傾性、宜人性、神經質或情緒穩(wěn)定性。
?。?)『七因素模型』特里根用不同的選詞原則獲得七個因素。正情緒性、負效價、正效價、負情緒性、可靠性、宜人性、因襲性。
更多人格理論-特質論內容請咨詢勤思考研在線老師!
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(zhàn)考研,勤思考研為每位考生準備了一份考研資料,資料包括心理學、教育學、漢碩等專業(yè),分為初試和復試兩部分,所有申請資料的同學都可以獲得對應專業(yè)資料。資料會在三個工作日內發(fā)放,如果沒有解決,大家可以到“勤思考研自習室”微信公眾號投訴。
凡注明“來源:勤思教育網”的作品,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,如需轉載,請注明來源,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編輯網上搜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,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。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勤思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,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!聯(lián)系郵箱:hezuo@qsiedu.com。
(責任編輯:guolaoshi )
關注公眾號
送心理學大禮包!
點擊在線咨詢
010-864661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