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-專碩 > 漢語國際教育科目基礎 > 國際漢語教育基礎 > 中國文化要略
宗教信仰
1. 中國人對(天地)、(祖先)、(君師)的崇拜最為突出。
2. 中國古代的祭祀天地的儀式以(封禪)最為隆重。
3. 封禪:就是由帝王來祭祀天地,“封”是在泰山頂上設壇祭天;“禪”,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。封禪的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以后,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,以表示自己的統(tǒng)治符合天意,合乎正統(tǒng)。
4. 史書記載第一個封禪的皇帝是(秦始皇);
?? 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禪的皇帝是(宋真宗)。
5. 歷史上首次將祭祀后土列為大典的是(漢文帝)。
6. 往泰山封禪,到汾陰祭后土,祭祀天地的儀式還有(廟祭)和(郊祭)。
7. 五岳:東岳泰山、西岳華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。
8. 五鎮(zhèn):東鎮(zhèn)沂山、西鎮(zhèn)吳山、南鎮(zhèn)會稽山、北鎮(zhèn)醫(yī)巫閭山、中鎮(zhèn)霍山。
9. 四瀆:東瀆大淮(淮河)、南瀆大江(長江)、西瀆大河(黃河),北瀆大濟(濟水)
10. 四海:東海、南海、西海(青海湖)、北海。
11. 從(秦始皇)時候開始,宗廟成為帝王祭祀祖先的專用場所,后世稱為(太廟)。
12. 廟號:即帝王死后在太廟受祭時享有的稱號,如:明太祖、明成祖、清世祖、清圣祖。
13. 帝王祭祀祖先用(太廟),官員百姓祭祀祖先用(宗祠)。
14. 現(xiàn)存最古老的一座宗祠是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(zhèn)的(裴氏祠)。
15. 北京阜成門現(xiàn)存的(歷代帝王廟),是國內僅存的一座帝王廟。
16.(師)是那些可以為萬世師表的圣人,傳統(tǒng)上指(孔子)和(關公)二人。
17.(漢高祖劉邦)親祭孔子是封建帝王祭孔的開始;
?。h平帝)追封孔子(褒成宣尼公),這是孔子受封的開始;
?。|漢光武帝劉秀)明確把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家來尊崇;
(唐貞觀四年),開始全國性的祭孔。
18. 佛教是由(釋迦牟尼)于公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在(古印度)境內創(chuàng)立的,在我國又叫(釋教),管和尚叫(釋子)。
19. 迦葉摩騰、竺法蘭翻譯的(《四十二章經》),據(jù)說是中國最早的佛經。
20. 佛教在(兩漢)之間傳入中國。
21.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發(fā)展的表現(xiàn):
?。?) 佛經翻譯的規(guī)模明顯擴大;
?。?) 弘傳活動進一步興盛,出現(xiàn)了比較大的佛教活動中心,如洛陽、長安、建康、廬山等地;
?。?) 大量營建佛寺僧舍,建造石像石窟;
?。?) 西行求法活動成風。
22.(鳩摩羅什)翻譯的《中論》、《百論》、《十二門論》、《金剛經》及《妙法蓮花經》對中國佛學理論的發(fā)展有劃時代的意義。
23. 中國最早到西域去求法取經的僧人是三國時的(朱士行),他也是中國第一個西行求法的人。
24.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突出發(fā)展的原因:
(1)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,社會各階層都遭受了無窮的苦難,于是都想在痛苦中尋求一種寄托和安寧,佛教所主張的自我解脫和超度求生等教義正好適應了這種需要;
(2) 這一時期,社會上流行玄學,熱衷清淡;
?。?) 統(tǒng)治階級的提倡和利用
25. 隋唐時期佛教的特點:
(1) 佛學大盛,唐代的佛經翻譯無論是數(shù)量和質量都超越前代而達到最高成就;
?。?) 寺產豐肥;
?。?) 宗派林立。
26. 佛教宗派:三論宗、三階宗、天臺宗、華嚴宗、法相宗、律宗、凈土宗、密宗、禪宗。
27.(禪宗)是佛教中國化最典型的產物。
28. 藏傳佛教:藏傳佛教主要以印度傳入的(密教)經典為主,吸收了(苯教)的某些儀式和神祇,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(藏密),后流傳于(青海)、(內蒙古地區(qū))、(蒙藏附近的國家)等地。
29.(葛舉派)又稱(白教),是藏傳佛教中最早采用活佛轉世制度的。
30.(薩迦派)為西藏政教合一的宗派。
31.(格魯派)用活佛轉世制度解決法位傳承問題。
32.(達賴)和(班禪)是黃教兩大活佛轉世系統(tǒng)的稱號。
33.(無常)和(無我)是佛教思想的基本出發(fā)點。
34. 小乘佛教:指初始的、傳統(tǒng)的教派。
35. 大乘佛教:指后起的變化了的教派。
36. 三武一宗:歷史上的滅佛事件主要有四次,被稱為“三武一宗” (即北魏太武帝拓拔燾、北周武帝宇文邕、唐武宗李炎、周世宗柴榮),是中外文化沖突的一種反映,也是三教對立、斗爭的一種表現(xiàn)。
37. 佛教對中國文化、哲學、文學、藝術、語言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響。
38. 佛教四大名山:山西五臺山、四川峨眉山、安徽九華山、浙江普陀山。
39. 中國佛教屬于(大乘佛教),尊崇(文殊、普賢、地藏、觀世音)菩薩。
40. 佛教四大禪林:靈巖寺、國清寺、玉泉寺、棲霞寺。
41. 四大石窟:云岡、敦煌、龍門、麥積山。
42.(樂山大佛)是中國第一大佛。
43. 中國開鑿最早的大佛是(太原西山大佛)。
44. 大藏經:以佛教經典為主,也包括了印度、中國等佛教著述在內的大型叢書。
45. 石經山:位于北京市房山區(qū)云居寺,以石刻佛經聞名于世。
46.(佛指靈骨)指釋迦牟尼的真身遺骨。
47. 道教的淵源:
(1) 原始宗教和巫術——行為基礎;
?。?) 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產生的“方術”——思想基礎;
?。?) 陰陽五行學說——理論基礎;
?。?) 黃老學說——名稱來源;
48. 道教的產生大體在(東漢中葉)。
49. 道教的基本特點:
?。?) 保留了較多的民間信仰和方術,其宗教理論和信仰素質都與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、生活風俗密切適應;
?。?) 保留了歷史上的自然宗教因素,而且還夾帶著不少迷信成分;
?。?) 它的宗教內容和傳道組織包括道家、神仙術和為人驅鬼治病幾個層次;
(4) 以長生成仙為信仰目標,以修生養(yǎng)性為現(xiàn)實利益,是一種既重視眼前利益,又有長遠追求的宗教,很符合中國人的傳統(tǒng)。
50. 道教發(fā)展的原因:
?。?) 道教所依據(jù)的哲學思想是中國本土產生的;
?。?) 道教的傳播手段與各階層群眾的切身利益直接有關;
?。?) 入道成仙的口號有相當?shù)恼T惑力。
51. 丹鼎派:由方術發(fā)展而來,以煉丹取藥、祈求長生成仙為其特點。
52. 符箓派:由巫術發(fā)展而來,以鬼神崇拜、畫符念咒、驅鬼降妖、祈福禳災為特點。
53. 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:
?。?) 道教的某些活動含有一定的科學精神,對某些科學技術,如:冶煉、化學等做出了貢獻;
(2) 道教的養(yǎng)身之道和導引之術,是現(xiàn)在體育健身活動的直接來源;
?。?) 道教的成仙思想和仙界構想,激發(fā)了作家和藝術家的想象力,豐富了文學創(chuàng)作的浪漫主義色彩;
?。?) 在中國的民間習俗和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中含有大量的道教內容。
54. 道教一般把(樓觀臺)作為最早的道觀。
55. 道教以(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)為四方保護神。
56. 世界三大宗教:佛教、伊斯蘭教、基督教
57. 伊斯蘭教的六大信仰:
?。?) 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;
?。?) 信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;
?。?) 信諸天神;
?。?) 信《古蘭經》是安拉啟示的經典;
(5) 信一切皆由安拉決定的;
?。?) 信“死后復活”和“末日審判”。
58. 五功:
(1) 念功;
?。?) 拜功;
?。?) 齋功(回歷9月);
?。?) 課功(“課”的意思是信徒要交納課稅);
?。?) 朝功 (回歷12月)。
59. 伊斯蘭教實行政教合一,一般分為(遜尼派)和(什葉派)兩派,中國的伊斯蘭教屬于(前)者。
60.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大約在(唐)代。
61. 番坊:唐宋時期,來華的阿拉伯商人逐漸增多,他們在東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中起 了重要的橋梁作用。其中不少人就僑居在中國的京城和沿海城市。由于他們信仰伊斯蘭教,需要經常做禮拜,就比較集中地住在一起,形成“番坊”。
62. 伊斯蘭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:
(1) 它的傳播影響了中國的民族成分,促成了回族的形成和各民族間的融合;
(2) 隨著阿拉伯人的東來和伊斯蘭教的傳入,阿拉伯文化也進入中國,其中最重要的如天文、歷法、數(shù)學、醫(yī)學等;
?。?) 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。
63. 伊斯蘭教建筑以(清真寺)、(塔)和(穆斯林墓地)最為常見。
64. 四大清真寺:廣州懷圣寺、泉州清凈寺、揚州仙鶴寺、杭州鳳凰寺。
65. 中國最大的清真寺是(新疆喀什市的艾提尕清真寺)。
66. 基督教最早傳入我國是在公元(7)世紀。
本資料來源勤思考研論壇網友分享,選自完整資料中的一部分,并非勤思考研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的輔導班講義。
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(zhàn)考研,勤思考研為每位考生準備了一份考研資料,資料包括心理學、教育學、漢碩等專業(yè),分為初試和復試兩部分,所有申請資料的同學都可以獲得對應專業(yè)資料。資料會在三個工作日內發(fā)放,如果沒有解決,大家可以到“勤思考研自習室”微信公眾號投訴。
凡注明“來源:勤思教育網”的作品,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,如需轉載,請注明來源,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編輯網上搜集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,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。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勤思聯(lián)系,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,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!聯(lián)系郵箱:hezuo@qsiedu.com。
(責任編輯:qschenglidan )